qs usnews 泰晤士 校友会 校友会我是没想到的,一直把吉林大学排八九不离十,今年快20了。
拉克伍德大学还是挺好的,虽然也有各种毛病,但总体还是比较朴实。
我不是很在意排名。菜码够大、种类齐全,就可以了。不跌出985我都能忍受。
因为在眼下这个糟糕的全局环境和局部环境下,你不能奢望太多。
地域问题让吉大很吃亏 但是这些年来吉大的入口分数也确实不算高的呀
排名又不能当饭吃 不管排名退不退 看个乐子就好了 吉大实力强不强又不能决定你个人能力强不强 低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吉大不欠谁的 但是借这件事情来嘲的 就是你欠吉大和吉大人一个道歉了 黑点哪个学校没有 吉大实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排名后退就当给自己人一个教训了 建设自身建设吉大才是最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
希望都能平常心看待这些事情吧
内行看实力,外行看排名。
当然,就算比排名也不输给同档次兄弟院校啊~
与其说是吉大倒退,不如说是最近二十年其他高校的进步速度更快了。这不是给吉大尴尬的排名找理由,而是由于地域、时代因素、政策变化、财政预算等因素导致的一个现实问题。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年来一些吉大人仍然坚信的“八九不离十”的观点确实早已过时了。
一个学校的排名,往往是综合数据的加权结果,比如毕业生薪资,论文数量(一些榜单是只算SCI/CSSCI),论文质量(比如转引率),成果转化,师资,校友质量,硕博士点,学科数量……
选取不同的数据采集因素和不同的加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无论是从哪种方式计算,吉大目前的发展速度确实不如许多曾经落后于吉大的学校。
一个学校退步的因素有很多,最相关的无非是:可支配预算,师资,生源质量,地域,管理问题,时代因素。
吉大太大了,以至于看似好像不太少的预算其实并不算多。一个学校的预算通常是由国家拨款和地方拨款构成,很遗憾,吉林省不富裕,给不了浙江省、广东省政府那个级别的拨款,而可支配预算直接影响了学校各学科建设进度与各学科的发展速度。吉大前些年为了还债已经把能卖的地都卖的差不多了(这还得归功于老一辈的真·跑马圈地),没有啥额外造血途径了。
预算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师资和待遇。
影响教师招聘工作的主要因素无非是:学校排名与声誉(全国或全球地位与国内外排名)、相应学科建设现状及学术传统(学科国内外排名,当前重点研究方向与个人研究契合度,已有科研成果,教师梯队建设情况,硬件设施建设情况,)、教师待遇(直接给编制还是先做师资博士后、收入(含奖励及津贴标准)、配偶工作解决方案、子女就学问题、住房解决方案,非升即走还是支持转岗)、学校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学校所在城市或省份的人才引进政策、人事处招聘标准执行情况等。
如果一个学校自身有着还不错的排名,学科建设基础扎实,那就要看教师待遇和所在地人才政策以及人事招聘情况、消费水平。
就我所知,文科青椒收入确实不多,地方人才政策也和南方有一定差距,但是胜在消费水平还算低,在这样一个拥有多所高校、多所知名高中拥有较为优质医疗资源、有一定重工业基础又毗邻日韩的省会城市,一百万左右就能买一个自己的房子,这和同为省会的其他城市比起来已经算是廉价了(尽管长春房价还在涨)。和在京沪广深杭宁这样的地方工作相比,在长春生活压力要小很多,这也是吸引许多人来就业或者很多人博士毕业愿意尝试留校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可能是因为户籍原因让许多在外求学的东北籍博士毕业优先考虑去吉大求职。但是,并不是所有东北籍博士都能顺利在吉大谋得教职,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单位——人事处。
并不是所有具备充分学术成果和科研潜力的年轻学者都能获得吉大教职,你必须本硕博均为985且专业一致,这一条规定在人力资源过剩的中国并不算过分,毕竟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有限,这是最节省招聘成本又不浪费对方应聘时间的方式。但是这样的规定势必让吉大错过一些具有较好科研潜力的人才,其他学校同理。
我们常常痛陈某些单位在招聘中徇私舞弊,不按规定进人,但是是否考虑过完全按照规定来也会错过更加合适的人才呢?
多年前吉大确实有人力干预获得优秀青椒的例子,现在这位青椒已经是科研中坚,具有一定影响力,该学科的学生可能在多网站和群都看到过关于报考他学生的问题或者他的成果。
从程序公正和舆论的角度,严格遵守规定招聘最合理,也最省事,但是,确实会留下一些遗憾。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吉大某些学科留不住人才。许多具有强大科研实力和影响力的教师被诸top高校挖走,吸引他们的无非是地域加成,给子女解决入学问题(换户籍后日后高考更加easy),给配偶安排工作,挖人单位更好的学科建设情况,信息更加通畅的科研环境。还有人被挖走是因为想落叶归根,回归家乡照顾父母更加方便。当然,还有一种例外的,被整团队的挖走,挖人单位还是南方二本,这就是靠钞能力和区位优势了。
吉大并校以后,也有许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吉大,另谋出路。
成绩最好的学生本科不会选择去吉大,他们会优先考虑出国,其次是去清北复交浙(没提到的名字的友邻学校学生别骂我,我就是觉得这样写比较顺口,至于清华和北大谁是中国第一,复旦和浙大交大谁强谁弱,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到底谁是交大正统,你们可以评论区自己讨论。)等知名院校,硕博更甚。所谓二流的本科,三流的博士,话可能有些难听,但是从全球人才市场角度看,这就是诸多偏远地区985生源客观现实。
许多报考吉大的学生无非是因为考不上更好的学校而经过利弊判断后在家人建议下被迫报考吉大,毕竟吉大是985/211,招生多,某些学科分数线还更低。别不好意思承认,许多人报考兰州大学、石河子大学、延边大学也是这个原因。但是他们在报考前可能甚至没听过上述高校名字,“上述”包括吉大。
还有一些人报考吉大是恰好考试那几天如有神助,超常发挥,考上了一个自己曾经不敢高攀的学校。
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就在东北或长春,报考吉大最方便。甚至爸妈就在吉大人教,人生早就被安排好了未来,报考吉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些本科生中,每年还会有少量在入学第一学期觉得学校太差,回家复读考清华的,人家后来也确实考上了,这叫实力。想走这条路的请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再做决定。还有的边读边申请海外名校,拿到offer后退学出国的。这种一般家里比较有钱,容错率高,一般家庭孩子就别想着模仿了。
更多的本科生是在毕业阶段做出选择,有的出国读书,有的保研、考研外校(顺便说一句,一些学校对参与面试的某些学科吉大保研生评价不高,这应该和吉大的本科教育也有一定关系),有的保研本校,资质更一般的只能考本校了,还有的趁机创业(不适用所有人,请谨慎考虑),大部分选择就业。
和清北等top高校相比,吉大的学生出身相对更加接近真实的中国,家庭条件更加多元,有出门就开豪车的富二代,也有出门前被父母提醒低调的学二代、官二代,但更多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清楚的明白自己毕业后要考虑就业,这就直接让一些本身具有科研潜力的人才提早离开了科研赛道。
而根据我的观察,企业在各个不同高校招聘时,面对不同城市同层次学校学生开出的价码上限并不一样,东北明显偏低,如果是选择在东北就业,那薪资上限就更低了。
最终留在本校读书的本科生,多半不是这一届最优秀的。而外地保研来的,也多半是来自不如吉大或与吉大类似情况的学校学生,还有更多的硕士生源,少部分是优质高校考研失利调剂去的,有科研潜力。还有许多来自普通的二本学校,这些学生考研时大都很努力,但是无奈本科基础不好,所以其实科研潜力有限。有些人考研也无非就是为了就业,并没有多么高的学术理想,研究生阶段就是忙于实习,科研精力相当有限,就别要求啥科研成果了。
关于博士生源,有部分是本校直博或考博的,这部分具有较好的科研潜力。但大部分还是外校考博,这些学生本硕多半毕业于不如吉大的学校,这样的生源,从概率上讲,能出头部人才的几率很低。最后就业的学术单位可能是省一级研究单位、非京沪广深地区的高校教学/研究岗或行政岗。在这样学校就业,某些对硬件要求高的学科博士想再出高质量科研成果,那就更难了(钱钱钱,钱少是万恶之源!)。
其实这个问题在前面一些问题中都有体现,这里再简单总结下。
吉大所在的偏僻位置和分数线直接决定了吉大的生源基础和综合素质并不是一流,而吉林省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则决定了其学术交流情况较京沪同层次高校不甚通畅,人才流失率较高,这些是导致吉大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另外,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会对学校及学生个人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这方面需要更多一手信息,也涉及更多不适合公开的信息,略。
我知道有些人看到“时代”已经想到了那句话。对,就是那个意思。
展开了说,就涉及到吉大校史,太长了,讲也没有人乐意看,略。有兴趣的自己搜资料补。
简单说,就是吉大(也包括难兄难弟兰州大学等高校)在创建之初背负了许多时代(也可以理解为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这些特别的任务让吉大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在长春这个曾经炮火连天的地方聚集起考古、历史、古文字、马克思主义哲学、汽车、机械、化学、地质等各个学科的顶级人才,这些人才非吉大培养,但是他们联合培养了一个更好的吉大,奠定了吉大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声誉(江湖地位)。所以,我并不觉得吉大往日的辉煌成果与声誉与现在的大部分吉大人有啥关系,求求哪些还沉浸在“八九不离十”的人趁早醒醒。当一些人开口和你聊吉大某些学科只聊老一辈学者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你所在的学校现在的人才情况到底是啥样子。
改革开放以后,南方诸地区的经济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的愈加繁荣,人才引进力度和各种政策空前,高校风气也焕然一新。而背负着特殊使命的东北在经历了国企改革的阵痛后一直处于经济衰退期,这对于身为东北一份子的吉林省影响深远,也影响着吉林大学的发展。
人才包分配政策取消,人才流动更加自由,影响大家报考和就业的因素也从“为祖国健康工作三十年”变的越来越脱虚向实:向经济更加发达、政策更加灵活的地区前进。
另外,一些高校为了在新时代、新政策下获得更好的排名和学科认定,开始将硕士研究生必须发表至少一篇文章甚至发核心期刊列为毕业要求,这就迫使该校学生必须使进浑身解数搞出一篇核心期刊。一些学校为了提高论文数量,疯狂压榨青椒,大搞非升即走,师资博士后。甚至,这样的“窍门”为越来越多学校采用。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吉大排名在短时间内追回,钞能力这种手段不适用于吉大所有学科。我只知道,未来,吉大整体排名靠后的情况会随着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而继续延续下去。
但是,对于想要报考吉大的学生,如果分数相对较高,还是建议先考虑专业,然后再想其他。如果分数一般还想上985的,就别计较学校排名了,这东西和你一个本科生关系不大,先上车再说。
以吉大目前整体资源来看,吉大依然是一所值得大多数人待2-4年的高校。
你考不考,看你自己水平和诉求。
校友会榜单比较侧重规模。之前把吉大排前十,本校的师生都拿来当笑话看。其他国际榜单比较看重顶级论文和学科精度,吉大在这方面基本没啥优势,这些榜单上,你会发现,武书连校友会排名上出尽风头的山川吉全都在后面。
但不可否认,近20年以来,吉大在各大榜单排名上的退步是很显著的,这并不代表学校真的在衰落,而是因为国内其他学校的进步速度比吉大快。曾经的武大和吉大基本差不了多少,川大山大还在吉大后面不少,如今可以再看看武大是什么水平,吉大和川大山大基本已经成同一梯队的大学了。
大学排名主要看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这些主要指标和本科生关系不大,只要是研究生的事。因此研究生的质量是关乎学校科研成果的重要因素。而吉林大学,地处吉林,虽然说是老牌985,但对本科生的吸引力都一年不如一年,更不用提研究生了(虽然研究生择校主要看重导师,但毕竟毕业了还是要工作的,还是有很多学生读研择校会把吉大往后排)
吉大研究生最好的生源基本就是本校的学生了,来自双非甚至二本的生源都有很多,这样的生源条件下,即使吉大有很多大牛教授,科研质量和水平短时间内也很难提高。
中国大学的水平受地域因素影响真的很大。不然当年大部分资源搬到西安的上海交大也不会这么快赶上复旦大学。
虽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不依靠地方政府拨款,但浙大有浙江政府出资百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西安能勒紧裤腰带支持西安交大建设创新港,哈工大开到了深圳,连山大和哈工程都能搬到青岛。而吉大呢?长春政府没能力给吉大多少钱,吉大也不可能搬出去。东北兴,吉大也就兴盛,而如今东北发展缓慢,吉大当然也会跟着进入发展缓慢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