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题:提高政策精准度有效性 我国普惠金融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新华社记者 李延霞
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国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
会议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超过98%的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基本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
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呈现“增量、扩面”的态势。截至202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0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9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破解。
“新发展阶段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在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普惠金融的目标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共享金融发展成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以金融的普惠性优化资源配置,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该负责人表示,尽管过去几年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与人民群众需要和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小微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问题,大众金融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增强金融普惠性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需要进一步平衡。“当前形势下,小微市场主体、‘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难。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运用金融手段帮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更好应对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恢复和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有效发挥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作用,增强保险和资本市场服务保障功能,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市场体系。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的定位,逐步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正在有效改善,但首贷难、信用贷款难、中长期贷款难,是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结构性难题。
一些金融机构正在努力寻求破解之道。农业银行创新推出面向小微企业首贷户的专属产品“首户e贷”。据农行介绍,自2021年4月推出以来带动首贷户增长超10万户,累计为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提供的首笔贷款金额超过690亿元。
普惠金融不仅要发展好,更要发展持久。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提供服务,风险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配套措施的完善和政策的协同。
会议强调,要完善普惠金融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健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制度规则、基层治理,加快完善风险分担补偿等机制,促进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过加强小微企业、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优化县域乃至村域数字金融服务生态。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建设好区域大数据平台,赋能金融机构。”董希淼表示。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压实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把握好增强金融普惠性与防范化解风险的平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